发布日期:2025-10-26 22:23点击次数:131
01
写在926大涨一周年
在基金投资领域,一直流传着 “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的说法。这句话生动地描绘出了基金投资中短期高收益容易获取,长期稳定收益却极为难得的现象。先复习下巴菲特老爷子的年化收益率:
接下来分别看下222-9-26,以及224-9-26至今,基金的收益情况。
02
一年三倍者
限制了最近一年基金净值大于235个点。因为数据比较多,先看收益率大于等于12%的,共有245个基金。
再继续看收益率在1%~12%的,数量比上面的药多,共302个基金。
这两者合并起来,一年一倍者共547个基金产品。(很遗憾没有一年三倍的,这个时间周期中牛市的占比还不高)。榜首的基金特点非常显著:
1. 极致的赛道押注 :榜单几乎被两大热门赛道垄断: 北交所和科创板芯片。
北交所主题 :以中信建投冷文鹏、华夏顾鑫峰、汇添富马翔等管理的基金为代表,受益于北交所政策利好和市场流动性改善,个股股价弹性极大。
芯片半导体 :以嘉实田光远、南方李佳亮、华安刘璇子管理的科创板芯片ETF及其联接基金为代表,抓住了国产替代和科技创新的风口,行业Beta属性极其强烈。
热门赛道:除了上述两大主题,永赢先进制造、鹏华碳中和、中欧数字经济等基金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因为机器人、高端制造、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在过去一年中也存在着重要的投资机会。
2. 高仓位运行 :几乎所有基金的权益仓位(股票占比)都超过了85%,部分甚至接近95%的顶格水平。高仓位是放大收益的杠杆,在风口来时能一飞冲天。
3. 规模相对较小 :除少数几只规模过百亿(如永赢张璐138亿、鹏华闫思倩108亿)外,大部分基金的规模在10亿以下,甚至有不少不足5亿。“船小好掉头”,小规模基金在波动性极高的细分赛道中操作更为灵活,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
结论是清晰的:这些“一年三倍”的奇迹,并非来自于基金经理神乎其神的选股能力,而更多是对特定行业、特定市场(Beta)的极致集中投资。他们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成为了被风吹起的那只“猪”。
近一年翻翻的基金所属公司分布:
易方达,华夏,富国是前三。这里没有剔除ETF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要底稿自己分析。
03
三年一倍者
限制3年的基金收益点数大于等于690(即每年不少于23个净值点)。一共148个基金产品,不到一年一倍基金数量的三分之一,数量只占其27%。
因为时间区间拉长到了三年,期间的最大回撤明显增大,很多都在-3%以上。
为何“三年一倍”比“一年一倍”要难?
1. 均值回归是最大的敌人
一年榜的基金吃到了赛道从低估或沉寂走向狂热的完整红利,估值扩张贡献了大部分收益。
三年榜的基金则必须经历行业的高峰与低谷。例如,云计算、5G等板块在三年中经历了2022年的大熊市, 动辄-50%的回撤意味着净值要再涨100%才能回本。能创出新高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2. 规模是业绩的“钝化剂”
一年业绩冠军会吸引海量申购,规模急剧膨胀(如某基金从2亿多到百亿级),操作灵活性下降,冲击成本增加,复制高收益的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
三年榜单中规模相对稳定(如刘元海的产品多在40亿以下),说明其策略容量和规模形成了动态平衡,更利于持续运作。
3. 策略的可持续性考验
“押注型”策略 :在一年周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只要错一次,就可能万劫不复。
“认知变现型”策略 :如刘元海对TMT的持续深耕,赚取的是对产业趋势深度理解的“阿尔法”钱,而非单纯的赛道“贝塔”钱。这种策略的生命力更持久。
在这份三年一倍榜单中,
易方达,华夏,华安的数量位居前列。
04
总结
面对这两份榜单,投资者应该怎么做呢?
1. 永远将“最大回撤”与“收益率”结合看
近三年榜单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了高“回撤”的视角。 -50%的回撤意味着本金腰斩,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问问自己:我能承受吗?如果不能,那么再高的收益也与你无关。
2. 寻找历经牛熊的“长跑者”
重点关注在三年榜上依然名列前茅,且回撤控制相对较好 (如-30%以内)的基金经理,例如景顺长城的江山、华商的胡中原。他们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可能更优。
3. 用指数基金布局长赛道,用主动基金寻找超预期
对于通信、云计算等长期成长赛道,可以通过艾小军、李俊等人管理的低费率ETF进行基础配置。
对于主动基金,选择那些基金经理从业年限长、投资理念清晰、不盲目追逐风口的产品。东吴的刘元海在三年期榜单中多次出现,值得深入研究。
4. 对“冠军基金”保持警惕
去年的冠军,很可能是明年的“坑”。 不要追买一年期榜单上的产品,因为很可能买在行业景气度和估值的双重顶点。
结语
一年期榜单展示的是市场的“锋利的矛”,它尖锐、耀眼,充满诱惑,但也极易折断。三年期榜单展示的则是“坚固的盾”与“矛”的结合体,它经历了磨损与考验,上面布满了划痕(最大回撤),但依然坚固且具有战斗力。
投资,不是在镁光灯下寻找最耀眼的明星,而是在长夜里辨认那些能够持续发光的恒星。“一年三倍”的故事很精彩,但“三年一倍”的成果更实惠。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寻找那些能够成为“寡”者的基金经理,并与他们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