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都到门口了,7万吨航母竟止步南海!英媒:皇家海军的脸都丢没了

发布日期:2025-07-11 14:33点击次数:111

都到门口了,7万吨航母竟止步南海!英媒:皇家海军的脸都丢没了

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新加坡停靠时,指挥官还在镜头前高调宣布:“我们将穿越南海,北上日本,展示皇家海军的全球影响力! ”结果话音未落,这艘7万吨的巨舰却在南海门口踩了急刹车。英国国防部急忙解释:“时间紧张,加上技术故障需要检修。 ”可这理由连自家媒体都看不下去,《每日邮报》直接开炮:“航母是皇家海军的门面,这转身转得太丢人!皇家的脸都丢没了 ”

一、纸老虎的遮羞布:技术故障还是被吓破胆?

英国官方咬定转向是因为“F-35B故障检修”, 这艘航母本就是“病秧子”:2020年机舱被水淹了半年,2022年螺旋桨轴又罢工大修,网友戏称它“不是在船坞,就是在去船坞的路上”。 军事专家一语道破:“就算没中国航母堵路,它也不敢冒险——万一在南海趴窝,英国的脸往哪搁? ”

关于所谓"时间紧迫"的辩解?这完全站不住脚!选择绕行巽他海峡前往澳大利亚海域,相比原定穿越南海抵达日本的航线,航程整整多出了一千多海里。

这种明显违背常理的航行路线选择,连英国本土网友都看不下去了。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直言:"如果迷航了就大大方方承认,何必用技术故障这种拙劣的借口来掩饰?"

再来看看中英航母实力的对比?这种差距大到连英国军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两艘航母组成的战斗群,其火力投射范围完全可以实现对南海全域的有效控制。

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的组成就显得相当寒酸:整个编队中,英国海军仅派出一艘45型驱逐舰作为主力护航舰艇,其余护航力量竟然需要向加拿大、挪威等盟友"借"护卫舰来凑数。

虽然英国航母编队配备了"潮泉"号综合补给舰,这确实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远洋持续作战能力。但这种后勤保障水平与美国海军的标准配置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只能说勉强满足基本作战需求。

最令人在意的是制空权的悬殊差距。

英国皇家海军宣称搭载24架F-35B垂直起降战机,但实际可执行任务的飞机数量连半数都难以维持,再加上印度那架频繁故障的战机拖累,战斗力进一步缩水。

而中方航母编队配备的歼-15D电子战飞机与空警-500预警机组成了立体作战体系,其探测半径覆盖500公里范围,具备先敌发现的显著优势。

英国退役海军军官汤姆·夏普此前大放厥词称"中国导弹技术不足为惧",但当亲眼目睹解放军双航母战斗群的实战部署后,就连英国军方内部人士也不得不私下承认:"航线调整是基于避免与中国发生摩擦的谨慎考虑。"

这支被西方媒体包装成"本世纪最具威慑力的远洋舰队",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诸多捉襟见肘之处。

作为舰队防空主力的45型驱逐舰"无畏"号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其动力系统在高温环境下频繁宕机,可靠性令人质疑。

挪威海军派出的"阿蒙森"号护卫舰更显寒酸,其垂直发射单元数量严重不足,防空火力网存在巨大缺口。

加拿大"魁北克"号护卫舰装备的"海麻雀"导弹系统技术陈旧,性能早已落后于时代。

中国军事爱好者戏称这支舰队是"北约二手武器博览会",可谓一针见血。

更暴露问题的是其摇摆不定的战略意图。

舰队指挥官布莱克莫尔在启航前高调宣称可能强闯台湾海峡,最终却连南海海域都未敢深入。

英国现任工党政府原计划借此次行动向盟友表忠心,特别是考虑到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主权争议的历史背景,理应保持更为审慎的态度。

然而实际行动却与表态大相径庭,不仅取消原定停靠马尼拉港的计划,甚至未与菲方进行必要的外交沟通。

这场所谓的"全球力量展示"背后,折射出英国面临的深层困境。

脱欧后的经济衰退迫使伦敦方面必须维持与中国的重要贸易关系,但又不得不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布局。

据英国知名智库披露,其对印太地区的贸易依存度高达17%,一旦对华关系恶化,伦敦金融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在军事领域同样受制于人,从航母舰载机供应到战略核武器的使用权限,都需要获得华盛顿的首肯。

英国媒体不无自嘲地评价:"曾经依靠炮舰外交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如今不过是美国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美军近期向红海海域调派航母战斗群的举动,明显是针对中东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所采取的军事部署。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任何官方文件或权威消息能够证实美国曾就此向英国提出过加强亚太地区军力部署的要求。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当英国政府积极响应并派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前往亚太时,美国政府却突然表现出异常谨慎的态度。美方高级将领甚至直接下令要求英国舰队避开可能与中国海军发生直接对抗的海域,生怕这位老牌盟友的冒进举动会引发不可控的军事冲突。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英国皇家海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英国网民对此辛辣评论道:"明明没有那个实力,却偏要来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五、皇家海军的历史性窘境:时空错位的讽刺剧

回溯至1840年,当时仅凭数艘木质风帆战舰就能轻易叩开中国大门的英国海军,如今却在185年后面对中国海军时显得畏首畏尾。特别是当英国7万吨级的"威尔士亲王"号核动力航母在中国双航母编队面前选择避让时,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在英国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有网友尖锐指出:"这彻底撕下了大英帝国最后一块遮羞布。"

英国主流媒体《每日电讯报》的读者评论区更是充斥着自嘲的声音,其中一条获得高赞的留言写道:"现在的中国海军恐怕用根木棍都能轻松击败我们。"

就在"威尔士亲王"号不得不绕道菲律宾海域之际,中国海军的"山东"号航母正对香港市民开放参观。甲板上整齐排列的歼-15舰载战斗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兴奋地触摸着导弹发射装置——这样充满自信的开放式展示,其战略威慑力远胜于任何武力炫耀。

对此,英国著名海军历史学家理查德·丹农不无感慨地表示:"当我们还在沿用19世纪殖民思维时,中国已经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海权法则。"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