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世昌股份拿北交所批文:五成营收绑吉利,新能源转型悬

发布日期:2025-09-11 22:17点击次数:70

2025年8月15日,北交所官网的一则批文公告,让河北世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昌股份”)的IPO之路终于通关。可当市场把目光从获批的喜讯移开,扒开这家传统汽车部件企业的经营内核,却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近五成营收靠吉利汽车输血,前五大客户占比超95%,应收账款吞噬现金流,叠加新能源汽车对燃油箱市场的挤压。这份批文,究竟是上市的入场券,还是风险的放大镜?

把命拴在吉利身上:一款车型调整,业绩就过山车

世昌股份的业绩增长,几乎是吉利汽车“喂出来”的。2022-2024 年,公司对吉利汽车的销售额从1.35亿元增至2.60亿元,占营收比重从47.89%升至50.45%,2024年直接突破50%的监管警戒线。更深度的绑定藏在资本层面:2022年双方合资成立浙江星昌(世昌持股91%,吉利持股9%),专门为吉利配套燃油箱,还曾签署对赌协议:若合资公司净利率不达标,世昌需回购股权,直到2023年10月才解除这一风险条款。

这种捆绑式合作看似稳定,实则把公司命运绑在单一客户的车型迭代上。2023年,世昌对吉利博越系列燃油箱销量暴增67.03%,但同期帝豪/远景系列收入从5157万元暴跌至3.73万元,领克、ICON系列收入也下滑超13%。主机厂一款车型的调整,就能让世昌的业务冰火两重天,这样的业绩稳定性,能经得起资本市场长期检验吗?

更刺眼的是客户集中度远超同行。2024年世昌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95.56%,而同行均值仅57.71%,亚普股份、三祥科技等龙头客户占比均低于50%。高度依赖下,公司议价能力被严重削弱,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1.91亿元,占流动资产57.75%,周转率仅2.37次,不足亚普股份(7.6次)的三分之一,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盈利质量堪忧。

毛利率反向反常:给大客户的价更高,合理性待解

在行业里,大客户从来都是压价的狠角色,供应商给的毛利往往更低。可世昌股份偏不按常理出牌:2022-2024年,给吉利的燃油箱毛利率从25.51% 涨到28.16%,不仅年年涨,还比给其他客户的毛利(23.04%)高一大截,甚至超过整体业务毛利(25.70%)。

公司说,这是因为给吉利做的是“高技术高压油箱”,比如银河系列的产品。可这话经不起细抠:一方面,压根没披露吉利向其他供应商采购的价格,没法证明自己没卖贵;另一方面,2024年高压油箱收入才6612万,占总营收刚过12%,就靠这点业务,能把对吉利的整体毛利拉得这么高?一边死死依赖大客户,一边给大客户卖得更贵,这到底是真有技术溢价,还是为了冲业绩刻意做出来的账面好看?北交所两轮追问定价公允性,世昌始终没拿出能服众的证据。

新能源转型雷声大雨点小:1.71亿扩产恐陷产能闲置

世昌股份计划募资1.71亿元,其中1.31亿元投往新能源高压油箱二期项目,拟新增60万台产能。但这个扩产计划,从行业趋势到自身能力,都充满不确定性。

从行业看,传统燃油箱市场正在萎缩。2022-2024年国内燃油车销量占比从74.36%降至59.08%,新能源汽车占比升至40.9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 2025年新能源占比需超20%。高压油箱虽配套插混车型,但插混市场渗透率2024年不足 10%,且纯电才是最终趋势:一旦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高压油箱需求也将被挤压。

从自身看,现有产能消化已显压力。2024年世昌高压油箱销量约14.9万台,新增60万台产能是现有规模的4倍。即便全部依赖吉利消化,也需要其插混车型销量年均增长超 100%,这在新能源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几乎不可能。更关键的是,公司2024年人均产值仅58万元,是行业龙头拓普集团的52%,管理效能低下的情况下盲目扩产,新增产能究竟是打开增长空间,还是沦为闲置资产?

批文不是“护身符”:2025年半程仍陷盈利不造血困局

就算拿到了发行批文,世昌的财务窟窿也没填上。2024年资产负债率50.31%,看着比前两年(69.71%、62.87%)降了,但还是比同行40%的均值高一大截;2022-2023年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为负,2024年转正也才4874万,连当年净利润(6923 万)的8成都没到,赚的钱没法变成真金白银。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分红+募资的迷之操作:2021-2023年累计分红4864万,实控人高士昌父子手握77%表决权,拿了大头;转头又要募资4000万补流动资金。一边给股东分钱,一边向投资者要钱填窟窿,这样的资金安排,暴露的不就是自身造血能力不行吗?

世昌股份拿到北交所批文,看似是传统制造企业的逆袭,实则更像一场时间赛跑—— 在燃油车市场萎缩前,能否摆脱对吉利的单一依赖,能否让高压油箱业务撑起增长,能否改善现金流与负债结构,直接决定其上市后的长期价值。资本市场从不缺带病上市的案例,但缺能穿越行业周期的企业。对世昌股份而言,批文只是起点,若不能尽快补齐核心短板,恐怕会陷入上市即顶峰的困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