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潮宗街一面墙倒塌 目击者:有人被困,别用生命换打卡景点

发布日期:2025-11-22 11:37点击次数:102

2025年10月31日晚8点,长沙潮宗街的灯火依旧温柔。几个年轻人正穿行在麻石路上,准备打卡一家新开的咖啡馆。下一秒,轰然巨响——脚手架连同墙体砸落,四人被掩埋。两名年轻女性再没醒来,一个19岁,一个24岁。她们本不该死于一次普通的逛街。

这面墙的倒塌,不是天灾,而是一连串人为失守的结果。涉事建筑为两层老式预制板房,施工中墙体被凿穿,钢筋裸露,脚手架搭设不稳。周边商户早已投诉施工扰民,却无人制止。事故发生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进程中,讽刺的是,所谓更新,竟以吞噬生命为代价。

长沙对历史街区的施工并非无法可依。2024年修订的《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明确要求,任何涉及外立面和结构变动的工程,必须经多部门联合审批。老式预制板建筑严禁随意开洞、拆除承重墙,施工前须进行房屋安全鉴定。2025年11月起,全市更启动小散工程专项整治,要求所有装修工程登记备案,社区实行“分片包干”巡查。制度不可谓不细,监管不可谓不严。

可制度若只停留在纸上,便只是装饰。真正的问题是:审批是否流于形式?巡查是否形同虚设?投诉是否被无视?当施工方在脆弱的预制板墙上凿洞时,监管之眼在哪里?当钢筋裸露、震动加剧时,有没有人按下暂停键?制度的链条,往往断在最不起眼的一环——执行。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历史街区的“更新”正在被异化。潮宗街作为长沙仅存的四条麻石路之一,承载的是城市记忆,而非流量生意。可现实中,许多改造以“网红化”为目标,追求快速出圈,忽视结构安全与文化本真。老建筑成了资本眼中的“空白画布”,而安全评估、专业修缮,反倒成了“拖进度”的累赘。

事故之后,全市开展专项整治是必要之举,但更需建立长效机制。应强制所有历史街区内的装修工程公开施工方案,接受公众监督;对老建筑改造实行“双审制”——技术安全由住建部门把关,风貌保护由规划与文保部门联审;同时,赋予社区和居民“叫停权”,一旦发现违规施工,可直接上报并暂停工程。

城市的更新,不应以生命为代价。当一面墙倒下时,我们真正该问的,不是它为何倒塌,而是为何没人提前扶住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