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9:36点击次数:63
天呐,刚刷到那个消息,舞者解晓东真的走了?我还以为是假消息,手机拿在手里,脑子一片空白。这感觉就像突然听到一个老朋友的消息,那种错愕和难以置信。70后,80后,谁没听过他那几首歌啊?《今儿晚上》、《张灯结彩》,还有那首《爱你不能失去你》,简直是那个年代的BGM,走到哪都能听到,到处都是他的影子。
现在想想,真是恍如隔世。九十年代,那是个什么样的年代?电视里放着春节晚会,屏幕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舞台上,解晓东穿着闪亮的服装,跳着那种特别有活力的舞蹈,一边唱着“今儿晚上,不醉不归”,你是不是也跟着晃动起来了?那时候,不像信息这么发达,什么新歌、新星,层出不穷。那时候,就觉得他的歌声和舞姿,代表了那个年代最热情、最奔放的一种状态。
他当年有多火,真的不用多说。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在看春节晚会,他一上台,收视率绝对飙升。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流量明星,他的歌,都是实打实地唱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张灯结彩》,那节奏,那旋律,一听就觉得喜庆,有盼头。逢年过节,婚礼庆典,甚至很多小区的广场舞,都能听到他的歌。那种影响力,现在很少有人能比得上。
为什么现在才听到这个消息?我赶紧又去搜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他已经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的天,一年多,这中间我到底在忙什么?每天刷着手机,各种八卦,各种新闻,各种短视频,怎么就把这么一个陪伴了我们青春岁月的人,给“遗忘”了呢?这感觉太奇怪了。
你说,是我们的情怀变淡了?还是时代的变化太快,我们来不及跟上?我记得,那时候,很多电视台的音乐节目,他都是常客。他的舞蹈,也很具标志性,动作干净利落,充满力量,又带着一丝优雅。那时候,看他表演,觉得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他就像那个年代的符号一样,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
他当年,也是非常努力的。为了舞蹈,付出了很多。我记得看过一些采访,他总是很谦虚,也很敬业。不是那种靠绯闻炒作的艺人,就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音乐,做自己的表演。这种专注和坚持,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尤为难得。
可为什么,他突然就好像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是因为他不再活跃在荧幕上了吗?还是我们自己,被太多的信息淹没了?我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还在回想,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什么时候?好像也记不太清了。
现在想想,我们这些70后,80后,很多人的成长轨迹里,都有他的歌声。青春期的懵懂,成年后的奋斗,那些喜怒哀乐,好像都能在他的一些歌曲里找到共鸣。比如《爱你不能失去你》,那旋律,那种深情,是多少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啊。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他“失忆”?是不是我们对“明星”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流量明星,靠着话题和人设,好像更容易被记住。而像解晓东这样,靠作品说话,靠实力打拼的艺人,反而可能在信息的洪流中,被渐渐冲淡。
这种感觉,有点心酸,又有点无奈。不是说不关注现在的年轻艺人,他们也有他们的闪光点。只是,当一个陪伴了你整个青春的人,以这样的方式,被你“后知后觉”地发现离开,那种巨大的时间落差,真的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迟钝了。
我感觉,我们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种“遗忘者”?每天都在接收新信息,但真正能留下的,有多少?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一段路的声音,是不是在我们匆忙的脚步下,被轻易地丢弃了?
这种“失忆”,不是故意为之,更多的是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奈。信息爆炸的年代,注意力变得异常稀缺。我们的大脑,好像也学会了“优胜劣汰”,只能记住那些当下最热、最吸引眼球的东西。而那些曾经深刻的印记,却可能被蒙上了尘埃。
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关于解晓东的旧照片,再想想现在的生活,真的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快到,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也来不及好好怀念。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曾经的歌声,是不是就这样,随着时间,渐渐模糊了?
所以,现在又看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说要去制造什么“怀旧潮”,也不是非要让所有人都去记住他。只是突然觉得,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曾经给我们留下过深刻的痕迹。如果就这样轻易地让他们从记忆中消失,那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岁月,是不是也少了一块拼图?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个歌手,一首歌,一个演员,曾经是你青春里最亮的那颗星,但你甚至记不清他最新的动态?是不是我们,真的太容易“健忘”了?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