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1-23 19:15点击次数:67
当然,我们坚决支持公共场所的物资使用后理应赔偿的原则。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情急之下为了救火,谁会二话不说拿起灭火器就冲上去?一瓶一瓶放在警务室以备不时之需的灭火器,有些人依照规章“嘴皮一抬”就要求赔偿,我就想问问,被用掉的两个灭火器,是扑灭了无关紧要的小火,还是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安全?我相信,那辆自燃汽车的车主不会要求他赔,整个商场避免受牵连的商户们也不会要他赔。
现在,相关方面能否摸着良心好好想想,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险情,你们是希望更多人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还是希望每个人都先停下来算一笔“经济账”?
善良确实不求回报,但当善良需要为制度的不近人情买单时,就会寒了所有人的心。 社会越是倡导见义勇为,就越该为这份勇敢兜底。我不是说小哥可以不赔,但当他冒着风险冲上去的时候,他付出的早已超过了两个灭火器的价值。
对于管理方,灭火器是你们的公共财产,小哥用了多少、该不该赔、由谁赔,你们应该比谁都清楚这背后的规定与情理。你们现在说赔就赔,坚持照章办事,你们有这个权利吗?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吗?面对这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局面,你们内部有没有更人性化的处理机制?你们的奖惩制度、价值观倡导,到底到位了没有?
《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地方条例,不只是在保护英雄,也是在守护社会的良心,更是在维护“好人有好报”的朴素正义。 我们理解照章办事,但更该追问规定背后的温度——是管理思维的僵化,让冰冷的条款凌驾于热血善行之上?是担当精神的缺失,让基层执行者不敢、也不愿为“好人”破一次例?是价值评判的错位,让两瓶灭火器的成本,重于一次成功避免的更大财产损失甚至潜在人员伤亡。
从来没有天生的冷漠,只有被不合理的规则慢慢浇熄的热血。 别等下次火情无人上前才想到反思,别让“照章办事”,成为压垮社会善意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闻来源综合:搜狐视频、澎湃新闻、九派新闻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