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问界盈利领跑,单车利润超越特斯拉,计划港股募资200亿遇挑战

发布日期:2025-10-26 23:23点击次数:91

最近新能源界传来了个不小的消息,赛力斯去港上市的事情差不多要尘埃落定了,已经顺利通过港交所的聆讯,很快就能在内地和香港同步上市。这次估计能筹得15到20亿美元,新发行的股份大概占总股本的10%。

不少投资者对这个消息挺有信心的,毕竟赛力斯在2024年净利润达到了59亿元,在新能源车企业中算是比较赚得到钱的,不过,热闹的背后也藏着不少难题,比如负债率不低,部分车型销量有所下降,还有一些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上市的“利好礼包”

从公司上市这件事来看,赛力斯确实能获得不少真金白银的好处。根据招股书里的安排,募集到的资金70%打算用在电驱动和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上,剩下的20%则准备用来扩展海外渠道以及充电基础设施。

这就意味着,拿到国际资金后,它的海外拓展能力和技术提升都能在更上一层楼。而且业内人士都认为,成功上市还能带动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毕竟多了个“两地上市”的标签,消费者的信任度也会更高一些。

不过,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也得提提。截至2025年6月底,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到76%,应付账款还堆到了685亿元,现金流明显偏紧。更值得留意的是,自2016年在A股挂牌之后,它累计直接融资超过240亿元,但在合同期内,合计净利润却亏损了17亿元。

这也让不少人开始怀疑它的“自我造血”能力,毕竟靠融资来输血只能解一时之急,想要长远站住脚,还得靠自己盈利才行。接着的说说,除了资金上的难题,赛力斯还得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追击”和“封堵”。

中高端市场“贴身肉搏”

赛力斯的车型表现其实挺有两头的,优点在于,M8和M9这两款豪华车确实挺能打,M9自2023年底推出以来,累计交付达到了22.6万辆,一直稳居50万元以上的销量榜首。

M8累计交付也达到了10万辆,在40万元以上的市场里同样是领跑者,而这两款车的每辆车净利润大概在1.3万元左右,甚至还超过了特斯拉在全球的单车净利润。高售价带来的高毛利,真是挺让人眼前一亮的。

不过,要说问题的话,其他车型的表现就没那么理想了,像是M7和M5的销量就有点“卡壳”。特别是M7,曾经爆火时一个月能卖两万多辆,可到今年8月就掉到不到4000台,差距挺大的。再说,就算是M8和M9,也都遇到不少竞争对手的挑战,压力不小。

理想L8和M8的价格差别不大,一个起售价是36.8万元,另一个则是39.98万元,基本上属于同一档次的正面竞争。再说,蔚来ES8还抢走了部分纯电版M8的潜在买家。

除了这些,像银河M9、深蓝S09这样强调性价比的车型也在拼市场,比如银河M9的价格比较实惠,城市领航功能不用另付费,第三排座椅空间也更宽敞一些。

深蓝S09不仅空间宽敞,还标配零重力座椅,而M8的基础版就没有这个功能,后排的娱乐屏还得另外买。面对这些竞争对手,赛力斯要想维持甚至提高销量,就得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押注核心技术

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时,行业分析师钟师说得挺中肯:别老盯着“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些表面上的配置,这些其实难以建立真正的护城河。如果想要打破僵局,得在电驱系统、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方面多投入资金。这个观点确实讲得挺有道理,毕竟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靠技术来撑场面。

说到电驱这个方面,问界的车型在油电转化效率上还有提升空间,要是能把1升油转换成4千瓦时的电能,那就能多跑个三四公里。这样一来,用户加油次数少了,用车成本也就低了,真是一眼看得出的优势。

在电池技术上,要是能更快推广800V的高压平台,再搭配上高密度的全固态电池,那就能解决不少问题,比如充电排队长、冷天电池容易虚电啥的。这对提升用户的好感度可是有很大帮助的。

智能驾驶这块儿也得盯紧点,未来或许可以在华为ADS的基础上,自个建立个云端训练中心,这样就能更快地实现城市NOA功能,未来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也有个坚实的基础。除了技术层面,跟华为的合作也是赛力斯的一大优势。

之前有人在担心华为“界字辈”车型越来越多,会不会把问界的客户给分流了,比如智界R7抢了M7的部分用户,享界S9和M9又有些卖点重复。不过实际上,赛力斯花了25亿元买下问界的商标,并不是打算“单干”,搞自己单飞。

实际上,目的是为了与华为更紧密地联结,扩大高端车型的产能,还能自己掌控生产的节奏,让更多的用户融入鸿蒙生态系统。另外,它还购买了引望10%的股权,这也显示双方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合作会更加深入。

这种合作方式划分得挺清楚,实际上是双方面都能获益。塞力斯具备造车的资质和生产实力,而华为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销售网络,两家联手,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市场中的竞争压力。

要是将来能把20万元以下的车型也都配备城区NOA,再利用国内供应链的激光雷达和大算力芯片,把价格搞得更实惠,说不定还能分走大众、丰田这些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和特斯拉的FSD来一场硬碰硬的比拼。

赛力斯在港交所上市,这可算是一个挺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可以缓解点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品牌的知名度。不过啊,也不能忽视那些负债率偏高、一些车型销量不太理想,再加上竞争对手满天飞的情况。

不过看现在的布局,它把重心放在核心技术研发和跟华为的合作上,这个方向挺不错的。电动车市场激烈竞争是常态,要想闯出一片天地,不仅得下“大本钱”去投入,还得有个明确的战略规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