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7 09:22点击次数:143
9月18日,美联储把利率往下调了0.25个百分点。新的利率是4.00%到4.25%之间。这是2025年头一回降息,也是接着2024年那三次降下来的延续动作。
鲍威尔说,这叫“风险管理”。我听懂了,意思就是经济有点不对劲,但还不至于动大手术,先吃点药看看反应。
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找工作的人多了,可岗位没跟上。上半年还能看到新增不少职位,最近几个月明显慢下来了。数据摆在那儿,美联储自己也承认,就业不行了,所以得松松银根。
你可以这么想,利率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加息就是踩刹车,怕经济跑太快,物价飞上去;降息就是轻轻踩油门,让人敢借钱、敢花钱、企业也敢招人。
现在借钱便宜了一点点,公司可能会多雇几个人,普通人贷款买房买车也能少还点利息。理论上讲,这样能帮就业缓口气。
但,通胀还没压住啊。8月份美国CPI涨了2.9%,核心通胀离他们定的2%目标还差一截。
这就跟一个人发烧还没退干净,结果血压又低了。医生开药就得小心,药猛了怕烧回来,药轻了又救不了血压。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特朗普。这家伙天天在网上骂鲍威尔,张口闭口“蠢货”“乱加息”,说再不降息房市就完了。他还嚷嚷要马上降到1%,搞得像真懂似的。
不光嘴上说,他还动手。上个月美联储有个位置空着,他立马把自己的老部下斯蒂芬・米兰塞进去。赶在会议前到位,这时间卡得真准。
更吓人的是,他之前还想开除鲍威尔,连另一个理事都要换掉,闹出一堆法律纠纷。这哪是管经济,分明是想把美联储变成自家后院的小金库。
可这次美联储没听他的。他想要猛药,结果只拿到一剂小感冒冲剂。25个基点?对他来说不够塞牙缝。
鲍威尔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美联储必须保持独立性。这话听着平平无奇,其实就是在打脸特朗普——治病的是医生,不是病人家属,别成天指手画脚。
为什么这么保守?就是因为通胀这颗雷还在。核心通胀像老寒腿,天气一变就疼。你要是放松太快,物价很可能反扑,前面白压了。
我自己有个亲戚,在洛杉矶开餐馆的。去年他说牛肉贵得不敢进货,生菜比肉还贵。今年稍微好点,但他跟我说:“只要关税还在,啥政策都难落地。” 这话让我印象很深。
鲍威尔也在会上说了,特朗普搞的那些关税,今年剩下的日子还会继续推高商品价格。一边降息想降温,一边加关税等于往炉子里添柴。你说这药怎么起效?
这一降息,全球资金可能又要搬家了。美元利息低了,原来跑去美国存钱赚高息的钱,现在得重新想想去哪。
中国市场是个选项。我认识一个做外贸的朋友,浙江人,姓李。他跟我说,最近已经有东南亚客户开始问能不能用人民币结算了。以前根本不提这事,现在主动聊,说明风向变了。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事儿两面看。有美元债的公司松口气了,还钱压力小了。可美元要是贬值,人民币升值,出口就难做了。外国买家会觉得中国货突然变贵。
普通人呢?影响没那么快。但有两个方向可以注意。一是外资可能多买点中国的股票和债券,股市说不定能热闹一阵。二是进口东西可能会便宜些,比如原油、铁矿这些用美元买的,成本下来了,终端价格也可能跟着松动。
中国央行现在手脚也松了些。以前美联储利率高,我们不敢放水,怕钱全跑美国去了。现在人家降了,我们也有了更多腾挪空间,可以更吧,这次降息不是转折点,更像是试探性的一步。美联储不想踩油门踩太狠,怕后面刹不住。他们现在的状态,就像开车经过一片薄冰,每一步都得轻踩。
美元收水的时代确实在退场了。但别指望马上进“大放水”阶段。未来一段时间,美联储还是会走一步看三步。
我认为,真正决定下一步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他们对风险的容忍度变了。以前怕通胀,现在更怕失业。这个重心转移,才是关键。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谁喊得响谁说了算。
有时候,安静做事的人,才掌握真正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