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9 06:37点击次数:133
最近A股市场的减持新闻真是扎堆出现,刚一开盘各种公告铺天盖地,动不动就是几个董监高要减点自己的股份,股价还时不时来个异动,让投资者们看得是人心惶惶。15家公司齐刷刷发公告,里面的套路和理由,基本上也就那么几条,把个人资金需求、股权激励缴税、偿还债务统统搬出来,反正减持不为别的,都是有自己的原因。
咱们先说说这波减持,其实从公告来看,幅度都不是特大,大多数是小比例分批减的,很多拿股权激励当工资、当奖金,拿到点股份想折现也属正常。但现在市场情绪太敏感,不管你减多少,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害怕,再加上最近行情本来就低迷,动不动股价就来个大幅震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放大,原来大家还算淡定,现在人心脆弱极了。
比如仟源医药,五个董监高一起减持,合计还不到百分之零点二,理由是缴税和资金需求。这个说实话,也不是大事,股权激励到手本来就缴税的,实际上一算,减持几套房都不够。再来个键凯科技,单个股东拟大宗交易减持2%,原因还是个人资金需求。讲道理,这种透明公告,大宗交易价格也不会太伤市场,这套减持流程老股民都习惯了。
精达股份、新泉股份、光力科技、三川智慧这些高管减持,有的窗口期还不减持,按照规定走流程,就是不想引起负面情绪。有意思的是有的还特意说自己减持不会影响公司经营,这也差不多是把话说死,怕股民觉得管理层要跑路,其实真有跑路的也不会预先通知,各种公告就是为了安抚市场。
但要说减持背后的现象,也得承认,企业信心确实有压力。为什么那么多公司董监高都要减持?除了确实有的要用钱,有的是股权激励缴税,但最近密集减持更多是对市场的不太乐观,大家都怕股价接下来还要回落,能先套现一部分算一部分。尤其一些股东去年就已经开始陆续减持,比如香山股份,过去俩月合计减持套现2.37亿,这对流通盘和情绪都不太友好,投资者当然会心虚。
股价大幅异动也是个问题。几个公司不止是减持,还出现了异常波动,像德龙激光、誉辰智能、飞马国际等,三日涨跌幅偏离值动辄30%上下。公告专门解释,说公司经营正常、没有未披露事项,可还特意提示净利亏损扩大(誉辰智能亏了五千万),就怕投资者误解了,把公司当成下一个大雷。但话说回来,这些波动都是资金炒作加恐慌蔓延,基本面没变化,波动却越来越大。
有的公司对减持管得挺严,比如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IPO发行价,像新泉股份、聚石化学、宏德股份都这么操作,这是为了不让在一级市场高价买公司的股民吃亏。虽然看着很体贴,但其实也说明大家都怕再跌破发行价,股东自己也不愿忍受亏本减持。至于飞马国际,控股股东还在筹划控制权变更,又怕大家多想,说和减持没关系,也是在做心理安抚。
说到底,减持和股价异动成了市场的风向标。每当有减持公告出来,市场普遍解读成“管理层对未来不看好”,进而造成短线砸盘,股价往往跟着暴跌。虽然公告里写得很清楚,都是个人资金需求、又按窗口期走流程、又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但实际上市场不信任情绪极强,大家就觉得“你是知情人,你都减持了我还敢持有?”
从投资者心理来看,其实是信心最重要。现在行情区别于过去牛市阶段,以前减持没啥大不了,大家都怕有钱没地方买,觉得公司再减也能长。但遇到现在市值萎靡,大盘低迷,管理层只要减持一点点,就是风向一变,股民全慌。这也是现在整个市场的最大问题之一,上市公司高管自己都没持股的信心,散户更不敢抱着不放。
再往深里说,减持现象还暴露出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尴尬。理论上说,发股权激励是为了捆绑管理层利益,但现在变成了“到手即卖”,高管也不打算长线呵护公司价值,拿了股份就想着变现。这类减持不是坏事,就是一个现象,不是极端违规,但也反映出管理层和公司长远发展的绑定不够牢固。
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减持。咱也理解高管有资金需求、人到中年要买房、买车、孩子上学也花钱,股权激励到手本来就是财产,拿出来用一用也正常。好在这些公告减持比例有限,市场只要不是短线极端恐慌,通常消化一下还是能稳住。但现在是多事之秋,有的公司还亏损,有的大股东套现太猛,投资者等风声过去估计还得再震几波。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遇到这类减持公告还是得冷静分析。首先,看减持比例,有的是小比例象征减持,有的大面积减持才要警惕。再看减持形式,大宗交易影响一般较小,集中竞价冲击一时很剧烈。减持价低于发行价要小心,这代表高管自己都不看好后市。还有减持需要密集结合公司业绩来看,如果公司连续亏损还要减持,那就是灰色信号,需要多盯着。
其实现在减持公告一点不稀奇,稀奇的是公司敢于在行情低迷的时候扎堆减持,说明大家确实是“撑不住了”或者要提前变现。有的只是规划阶段,不一定真全都减,但市场情绪已经被传染,投资者信心本就脆弱,这一波操作很容易形成连锁反应。只要有一家砸下去,资金面紧张时,其他公司就跟着跌,板块都搅浑了。
同时,减持现象反过来又加重了市场的不稳定。管理层减持,投资者跟着踩,股价暴跌后公司自身融资也难上加难,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公司没变化,估值也合理,但信任没了,什么理由都变成“跑路”信号。现在A股最大缺口就是信心,大家对高管持股不稳,业绩不稳,市场环境更不稳,说白了,谁都怕吃最后一棒,能落袋为安就落袋为安。
要扭转这种情况,不是只靠监管,更多还是要靠公司自身用业绩和透明度说话,减持公告别只是简单一个理由“资金需求”,也可以更细致公示资金用途,具体减多少怎么分配。如果公司持续增长,减持也不会引发大恐慌,但如果连高管都没信心,投资者不跑才怪。
再说回来,这次15家公司的减持公告其实就是当前市场一个缩影。大家都在寻求安全和流动性,谁都不敢死扣某只股,资金面压力一放大,连高管也开始“未雨绸缪”,这种现象后续只会越来越多。对投资者来说,遇到这种行情不要着急进场,要看公司基本面、减持频率、公告信披水平,结合自己情况理性判断。
最后想提醒一下,减持本身不是原罪,关键在公司持续经营和业绩的稳定,还有管理层能不能给投资者信心。别光盯着高管套现,还是多盯业绩和实际市场变化。只要市场不极端恐慌,这种小比例减持都可以慢慢消化,但若遇上业绩变脸、大量减持,务必提高警惕。当前A股市场情绪脆弱,高管的每个操作都是信号,投资者保持理性,做好仓位控制,比什么都重要。
市场其实就这样,信心比什么都值钱。如果公司能给投资者信任,大家投资就踏实,减持不会再是“洪水猛兽”。现在阶段,谁都明白,安全第一,等风头过了,该涨还是能涨。关键是,不要被短期情绪吓到,也别过度乐观,守住本金,理性观望,把握时机,这比跟着高管一起慌张套现强。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下一篇:东莞虎门镇注册公司